第394章 失败的大抢救-《卫勤尖兵》
第(3/3)页
在局麻下右侧颈内静脉置入7fr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持续监测中心静脉压(cv),快速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l和复方次氯化钠注射液500 、依托咪酯10 g、咪达唑仑2 ,麻醉诱导后插入75号气管导管机械通气(ie 115,vt8 ),持续吸入浓度约08~12 ac异氟烷及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舒芬太尼麻醉维持。
间断静脉注射麻黄碱、重酒石酸间羟胺。
持续泵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混合液,及加压输注液体等措施行循环支持提升血压,15 h后血压趋于平稳,维持在90~11050~60浑浊暗红色腥臭液体。
实施回肠部分切除、肠破裂修补术以及其他手术。
历经四个多小时,手术结束。
患者呼吸和意识恢复,血流动力学平稳。
半个小时后,拔除气管导管返回病房。
手术中共输注液体量共4250 l,其中羟乙基淀粉注射液1500 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0 l,09氯化钠注射液250i,浓缩血红细胞悬液3 u出血量约2000l。
这次手术,苏杨的治疗原则是抗感染、抗休克的同时手术探查腹腔损伤,解除原发致病因素,尽快恢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
术前,患者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麻醉医师在全身麻醉的同时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均要避免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该患者低血压、高心率、血细胞浓缩提示感染性休克伴低血容量,因此液体复苏非常重要,深静脉植管后迅速输注液体约1000 l扩容。
容量复苏效果不理想,为改善组织灌注与氧输送,增加冠状动脉和肾的血流以及肌酐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而不加重器官的缺血。
该患者同时合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酚丁胺。
使平均动脉压维持约60 左右,以保持组织器官的最低灌注压并辅以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并纠正酸中毒。
麻醉过程中,苏杨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指导下遵循允许性低血压和止血性复苏这两个策略,有效地对该患者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紊乱是感染性休克最突出的表现。
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器官灌注,逆转器官功能损害,该患者中心静脉压控制在3~7 较低水平。
从目前来看,手术效果良好。
看到患者情况不错,苏杨这才长长送了口气。
不过,就在他在系统空间里坐了下来,详细回忆了一下刚才的手术过程,并开始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准备为第二次手术进行推演之际,嘀嘀嘀的警报声却突然响起。
苏杨大吃一惊,站起来一看,却是患者的情况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变化,血压急剧降低,呼吸减弱,心跳似乎也有停止的迹象。
怎么回事?
苏杨大吃一惊。
但还不等他回过神来,叮的一声,系统提示声音响起“患者死亡,治疗失败,请宿主重新进行试验性治疗!”
网址77dus.co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