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场边医疗点-《卫勤尖兵》


    第(2/3)页

    这是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缩写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傻瓜电击器,因为操作很方便,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

    aed于1979年问世,是一种简单、便携、易于操作的现场急救除颤设备,可自动分析特定心律失常,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稍加培训即可熟练使用,是医务人员乃至非医务人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新式武器”。

    aed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先打开aed电源,根据语音提示按步骤进行操作。

    按照仪器上的图示在患者胸部贴好电极片,连接好电极线。此时仪器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患者身体情况。

    如果判断患者不需要除颤/电击,aed就不会充电工作;如果判断并语音提示需要除颤/电击,则需要按下除颤/电击按钮。

    使用aed电击除颤时,施救者和周边人不应触碰患者身体,其他时刻应尽可能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aed    完成一次除颤/电击后,应立即继续心肺复苏,即按照3o: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心肺复苏术需经过较为专业的训练,但aed不仅使用简单,还能大大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

    在日-本、美-国等达国家公共场所,aed的普及率和配置率非常高,截止到2o16年8月的统计,日本和美国每1o万人配备aed的数量分别是235台和317台,然而我国大城市公共场所配置尚不多,北-京目前约15o台aed,其中都机场7o台,旅游景点等地约5o台,学校等场所约有3o台,差距显而易见,加快我国城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和推广使用势在必行。

    2o15年,无-锡马拉松出现例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案例。

    在抢救中,存在“黄金4分钟”,即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aed的配备给“猝死”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王院长见苏杨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于是笑着介绍了起来:“我市在所有竞赛场馆、媒体住宿酒店、主媒体中心共配备了17o台aed,而且我们都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苏杨听了,点了点头。
    第(2/3)页